导丝的历史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2-10-27


导丝的发展源于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认识与实践,反过来导丝的发展也促进 的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


1979 年,Andreas Gruentzig 进行了世界首例应用球囊行 冠状动脉成形术,采用的是在球囊尖端固定一个无创的导丝,因而它成为最早被应用的导丝。然而这种


导丝很难通过弯曲、成角、钙化、分叉和严重的偏心病变,从而导致非常低的球囊通过率。


1982 年,Simpson 发明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导丝,首先通过导丝引导球囊到达靶病变,从而提供球囊的通过率,标志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近三十年来,随着冠状动脉疾病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导致的狭窄到斑块的破裂形成的急性血栓性闭塞病变,从 CTO 的完全性闭塞到发现存在微孔道,导丝从

功能泛化的通用导丝到功能专一的 CTO 导丝,导丝的头端直径也变细变硬,涂层和护套也随着形成新的组合,用于 CTO 的不同病变情况和需要;而且还形成不同


用途的 CTO 导丝,如超滑型导丝、尖端缠绕型导丝、逆向导丝、专为建立体外化的 RG3 导丝、更适合心外膜或严重迂曲的侧枝的 Souh 03 导丝以及非触觉反馈操


控的 GAIA 系列导丝等。


尖端缠绕型导丝是从早期亲水涂层导丝发展而来,适用于短而直、CTO 近端有分支、无残端和严重钙化的病变,是导丝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包括 


Miracle 系列、Conquest 系列、Gaia 系列、CROSS-IT 系列(100/200/300/400)和 Progress 系列(40/80/120/140T/200T)。Gaia 系列是 CTO 导丝中重要


的里程碑之一,将导丝降到 1~2mm,大幅提高 CTO 的开通率。


超滑导丝也是导丝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最常见的是 FIELDER XT/XR 系列和 PILOT 系列。


目前逆向导丝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 6 个阶段:2006 年聚合物保护套导丝 FIELDER、2007年柔软锥形头端导丝 FIELDER XT、2009 年全新技术复合核芯导


丝 sion、2011年复合核芯 + 柔性锥形头端导丝 FIELDER XT-R/A,2015 年全新技术复合核芯导丝 sion blue/black,2016 年全逆向导丝 Souh03。2019 年,


我国埃普特公司推出 AnyreachC 工作导丝(长缨)系列标志着导丝进入国产化的新时代。


导丝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具操控性和穿透性,也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和血管 CT 影像形成的机器人辅助的触觉反馈功能等。


泌尿导丝:导丝在泌尿内镜操作中有重要作用,它可安全引导内镜进入泌尿系统,帮助放置尿管和支架管。泌尿內镜的导丝应用源于血管造影用导丝。


1981年,Fritache等在7例输尿管狭窄患者治疗中应用了血管造影用导丝。作者在文描述:“当常规的泌尿外科逆行方法不能通过时,我们用血管造影用导丝通过输


尿管狭窄处,再沿导丝置入支架管。”经膀胱放置导丝时,先用6F聚乙烯头端开口导管置于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再从导管内置入直径0.035英寸导丝。作者强调了这种导


丝的诸多优点,细软尖部可减少输尿管的损伤;弯的导丝有助于泌尿内镜的操作;血管造影用导丝有多种形状和粗细可供选择,套石篮可贴着导丝越过输尿管狭窄处取石。


经过多年发展,针对不同应用情况,各种各式泌尿内镜专用的导丝应运而生。这些导丝包括:亲水直导丝和弯头导丝(适于通过狭窄或纡曲输尿管);杂交导丝(远尖端


亲水利于通过梗阻结石,镍钛合金主干有抗扭转功能可用于工作导丝);特硬导丝如Amplatz超硬导丝(用于矫直输尿管和通过扩张导管或辅助输尿管鞘时起支撑作用)。


近年来,内镜用导丝机械特性和效果的相关研究很多,涉及:尖端抗弯曲、拉力、主干抗弯曲、尖端穿透力、主干硬度和润滑性等。有作者证实杂交导丝(尖端亲水,


主干特硬)较标准导丝更优,超硬导丝适于置入输尿管鞘和较粗支架管。用于同一目的的导丝,不同厂家的商标名却不完全相同。半硬质或软输尿管镜操作时应用安全导


丝这一问题目前有争议。内镜操作时,安全导丝与输尿管镜并行置于输尿管内,当输尿管有损伤或出血视野不清时,有利于输尿管镜上行和支架管放置。安全导丝的支持


者认为在特殊情况或术中有未预见并发症时,安全导丝有利于支架管的置入,可降低经皮肾造瘘的概率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980年中期时的早期输尿管镜要求常规


放置安全导丝。


最近10年来,随着输尿管镜的进步,这一老的要求是否有必要已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有研究显示,多数情况下,无需安全导丝也可安全顺利完成输尿管镜操作,但很


多医生仍在沿用安全导丝。


神外导丝:神经介入放射技术主要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在国外开展已经三十多年,在我国也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


对于神经介入放射技术主要是通过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属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通过血管内将微导丝、微导管、栓塞的材料、金属


支架等神经介入的器械直接输送到病变血管处进行治疗,使得以前需要手术治疗的病变,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得以治愈。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包括颅内的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外伤性颅内或颈内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急性脑血栓形成等,目前该技术已经相对


比较成熟。


随着微导管、微导丝材料的进一步优化,相信在以后神经外科的治疗当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